其二,父母们望子成龙、望女成凤的心理易使家庭教育偏离方向。父母把自己没有实现、没做成的都寄期望于孩子来完成,难免不切实际。
其三,很多父母忽略了自己的教育职责。由于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是学校教育,父母更多的考虑是学校教育,忽视了他们自己才是真正的教育基础,才是决定孩子命运的关键。家长对教育职责的漠视、教育理念的偏颇,容易导致家庭教育的缺失与缺位。
都说父母是孩子的榜样。通常优秀孩子成长为优秀人才的背后,总能找到温馨和谐家庭的影子;同样,个人形成不健全的人格,也可以从其家庭找到充满冲突和矛盾的因素。
学习型的家庭中,父母与孩子是共同成长,甚至是相互影响的。他们往往有一些成功影响方式,如亲子共读、亲子通信、讲述成长故事等。父母的成长和孩子成长一样,是没有止境的过程。父母不断进步、不断学习,其影响是无形而深刻的。
1.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建筑人格长城。生活中看人常常是一俊遮百丑。有了高分数、好成绩就被看作好孩子。事实上,影响终身发展的因素中,分数并不是最重要的,起着制约作用的是品德、品格,是做人的快乐,是受人欢迎、尊重,而不是知识学问。不少父母过度关心学习,只要考出好成绩,什么要求都答应,而品德低下却不被关注。这样的教育理念、方式令人忧虑。
2.生活毁灭人是无声无息的,有如滴水穿石;同样,生活成就人也是无声无息的。只有关注生活的细节和进程,只有成为生活的主人,才能被生活所成就。新教育实验有句口号:“状态大于方法,方法大于苦干。”现实情况恰好相反,是“苦干大于方法,方法大于状态”。实际上,人与人最大的差距是状态。有了状态就有了方法,有了状态就想做事,就有可能成功。
2.孩子的潜力大于已经实现的一切。现代科学研究早已证明,人的潜能是巨大的。让我们无限地相信孩子的发展潜力吧!
教育应该让孩子有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,那他即使考不上大学,也会有健康人生、幸福人生。每个孩子可以有不同的成长道路,让他有自己喜欢的事,有自己的爱好,会影响孩子一生的生活质量。一个人精神生活是否快乐,这很重要。
一个不读书的人是走不远的。是否读书跟他是否大学毕业没有关系,书才是真正的大学,才是让人精神成长的乐园。
宁静才能致远。读书人的生活不一定富裕,但他可能是精神富翁。
来源:“中国学生资助”微信公众号(微信号:jybzzzx)
评论前必须登录!
立即登录 注册